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佳節思親憶鄉俗

筆者:魏子華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魏子華先生,民國三十四年三月,加入空軍十一大隊運輸單位服務,服役十七年因病退伍,曾在美軍基地擔任車輛調度員十一年;六十八年間,通過退伍特考,轉任公職,至八十三年退休,專事讀書、寫作,閒時喜好登山健行。 ◆粽葉桿 十歲那年,在端午之前,跟著母親到四川新津縣大姊家,並由大姊夫余勝天陪同,到他家後山摘粽葉,而第一次看到粽葉桿的樣子;粽葉桿也屬竹子的一種,約有一丈高,竹身只有一般人大拇指寬,且是由竹桿一生出就直接伸展成可以包粽子的那麼大葉,不像一般植物的葉子,從發芽、小葉,逐漸長成大葉子,所以鄉人都不稱竹子,而直接叫做「粽葉桿」。  ◆紅豆粽子 粽葉摘回來,用開水燙煮之後,全家人歡歡喜喜坐下來,圍著裝糯米的大籮筐包粽子,一邊包,一邊擺「龍門陣」閒嗑牙聊天,你一言、我一語,溫馨有趣。不過,川西老家的粽子,青一色是糯米拌紅豆,有時加上花椒的粽子,有點像台南的花生粽,未再添任何餡料。不像目前在臺灣匯集的各式餡料粽子,諸如在地的沙鹿粽、北港粽、台北金山粽……,乃至大陸各地五湖四海的口味,鹹甜皆有;而且不但在端午節吃粽子,平常愛吃的人,都可以到店家買到。 ◆粽子夭台 四川西部家鄉過端午,嚴格說來,都在辛苦、忙碌中度過。因為每年此時,正是所謂「薅秧子」時節,男人們要下田工作,女人們要在家中忙著做「夭台飯」;所謂「薅秧子」,就是臺灣農田的「搜草」,跪在田中用手除草,工作辛苦,肚子自然餓得快,所以三餐之間,要吃一次「夭台」,也就是點心。因此,到了端午,有些人家「一兼二顧」,粽子在節前幾天就包好,往往可連吃一星期,才換回平常吃的煎餅、麥皮等麵食「夭台」。 ◆送禮敬師 「有酒食,先生饌」,舊時農村,每逢年節,學生理所當然都會送禮敬師,但老師也都是「來而無往非禮也」!我讀彭鎮中心小學五年級那年端午節,我家送給校長劉秉虔老師一打鹹鴨蛋,校長也回送一把「描金摺扇」,上題「千錘百鍊出深山,烈火燒來豈等閒;粉身碎骨俱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」至今受用不盡。 ◆消毒辟邪 端午節消毒祛病、強身健體的意涵,表現於民間習俗,主要是在門外掛上菖蒲和艾草葉,用以「辟邪」,或塗抹雄黃以驅蟲。根據《本草綱目》解釋,菖蒲和艾草,不但是藥中之寶,殺蟲驅毒的效果奇佳,在我們川西,若有罹患溼熱、風疹之疾,用些艾葉、蒲草,加上「斑竹殼」一起熬水沐浴,便可藥到病除。 ◆龍舟競技 「划龍舟」已從人民划船尋撈屈原的悲情傳說,演變成為民間熱鬧的年度競技項目。 在四川雙流縣的彭家場,有條穿城而過的楊柳河,每年端午節,兩岸擠滿人潮,等著觀賞龍舟競渡,參賽的男女選手,摩拳擦掌,準備施展訓練多時的矯健身手,同心協力,爭取錦標! 有一年端午節,姊夫余勝天帶著我至附近一條較寬大的金馬河邊看龍船比賽,由於是跟著他們余家村龍船隊一起去的,一路上吹吹打打,鑼鼓喧天,五彩斑爛的龍船,由四位健壯的青年扛著,雄糾糾、氣昂昂地走在隊伍的最前頭,鑼鼓樂隊緊跟在後。 來到了金馬河岸邊,已經是人頭鑽動,當龍船下水參賽時,村民就是當然的啦啦隊,拚命地在岸邊吶喊助威,期望拔得頭籌、為村爭光,眼看就要衝到終點,卻不知何故,突然翻船,幸好選手都如「浪裡白條」般的好手,個個平安游上岸,算是大幸! 如今在臺,每年由電視公司分別轉播北、中、南區龍舟決賽,如果不克前往現場,打開電視也可感受一天鑼鼓喧天的歡鬧氣氛;且多年來,喜歡行船活動的歐美等異國人士也來到寶島,說不定有一天,龍舟競渡會成為國際盛事哩! ◆搶鴨子 此外,在川西老家有項特別的「搶鴨子」習俗,類似本地原住民同胞搶捉山豬的活動;由主辦單位準備數百隻既肥又大的鴨子,餵食一點雄黃酒後,放入河中,凡自認為泳技優越者,皆可下水搶捉鴨子,誰先抓到,鴨子就歸誰。不過,這些鴨子可不好抓,一來是鴨子天生善泳,喝了點酒後,更是能鑽會逃,往往累得下水搶鴨的參賽者,筋疲力盡,也逮不到一隻。 民國八十四年端午節,返四川探親,順道前往距離成都不遠的崇州市,看望一位老友,途經金馬河岸,還看到有搶鴨子活動,只見滿河鴨飛人躍、水花四濺,沒能下水的人,就在河邊歡呼高喊,場面熱鬧極了! 離開家鄉將近半世紀後,居然能重溫兒時的端午遊戲,雖然不便下水同歡,內心已備感溫馨。 ◆祈祝佳節平安 五月十二日下午,四川北部汶川縣遭逢八級的大地震,粉碎了百萬大陸同胞美滿家庭,更別說過個端午佳節了,雖然我們川西雙流老家的鄉親大致有驚無險,但很多鄰近老鄉,都受到慘痛災害,當此時節,只有齊心祈禱同胞們儘快度過傷痛、重建家園、永離災難! (點閱次數:434)